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關系愈發密切。這一特點在泉州千億鞋產業當中顯得尤其明顯。目前,泉州共有四家企業獲得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平臺”稱號,其中三家均是圍繞鞋產業催生的服務平臺。他們中有的立足鞋產業供應鏈幾大生產節點進行數據沉淀與信息交互,有的立足兒童腳型數據進行數據產業化發展,有的則專注鞋材供應鏈領域成為主輔分離的典型代表。圍繞一雙鞋引發的服務性產業多樣化格局正在泉州呈現,日前記者走近相關平臺,進一步了解當前各個平臺的發展現狀及產業亮點。
本報記者王宇靜 通訊員葉小青文圖
打通產業鏈 布局全球
泉州擁有全球聞名的千億鞋產業基礎,僅晉江就有制鞋企業4826家,從業人員28萬人,2017年鞋類產值已達1220億元。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成長。福建訊網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運營了十幾年產業互聯網平臺。“時間積累為平臺帶來20多萬的注冊會員,還有全國3.8萬家鞋業產業鏈認證企業。”相關負責人林文佳說,他們平臺屬于鞋產業供應鏈體系的信息服務平臺,匯聚鞋材、鞋機械、產業資訊等多方信息形成鞋產業信息生態系統。平臺下設的云SAAS管理為制鞋企業提供在線采購、訂單撮合、品牌互聯網及互聯網綜合服務,客戶通過平臺可實現上下游企業間交易管理服務,還可為客戶提供供應商信用評估等服務。在定制化服務方面,他們針對采購管理,發布鞋材采購需求,在基于圖像識別技術中,通過建立全網海量鞋材料樣品圖片庫的大數據匹配,優選相應供應商列表,實現了鞋材原輔料信息的快速對接。“我們借助互聯網工具,解決了產業鏈原本信息不暢的問題。”他說,主要服務對象覆蓋大中小微鞋企。
訊網不單覆蓋國內市場,2018年把視角伸向東南亞,開始布局全球市場。此次東南亞三國行是基于國內鞋行業發展環境以及綜合中國鞋企的實際需求,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出的國內首個針對鞋行業抱團赴東南亞考察行程,旨在通過深入細致的交流觀摩,與各國鞋業商會領導建立直接聯系,獲取當地制鞋發展最新資訊和采購需求;傾聽各國知名鞋企高層關于當地發展經驗,建立商務伙伴關系;熟悉當地鞋業對于鞋材、配件、皮草、模具的要求及采購信息;將中國鞋業完整產業鏈通過平臺對接到各國知名制鞋企業決策層;洞悉東南亞制鞋發展趨勢,為深耕于目前世界制鞋基地最火熱市場做好充分準備。
細分個性化角度 服務千億產業
通過輸出數據信息,獲得服務利潤的并不只有訊網,今年剛獲得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平臺稱號的六合云企業,同樣也是以大數據為核心的鞋產業服務平臺。與訊網不同的是,六合云的數據圍繞的是兒童腳數據。“我們平臺主要以腳型數據研究為技術基礎,服務于制鞋及醫療產業制造型企業。”六合云創始人陳樹青介紹說,他們的基礎數據庫來自六合公司承當的國家公益項目“中國少年兒童腳型數據庫”、“國家人群腳型規律”。“很多數據源于1965年,歷經兩個世紀三代工程師采集統計存儲百萬級別中國人群腳型數據庫。”他說,目前企業致力于數據產業化的開拓。以兒童腳型數據為出發點,他們可以為業界提供前瞻性的預測報告,利于催生定制化兒童鞋產品服務。“我們與知名鞋企達成合作,運用設計及數據優勢開發受眾喜愛的兒童鞋產品”,另外他們在孕婦、行體矯正等醫院保健領域也有涉足,甚至已經出版了相關科普方面的書籍。六合云平臺目前已成功服務一百多個著名兒童鞋品牌,帶動企業增加產值近100億。
同樣在今年獲得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平臺稱號的還有福建一品嘉云創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上述兩個平臺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一品嘉擁有制造業的母體公司:斯蘭集團。“我們屬于業界正在大力推動的主輔分離項目。”一品嘉負責人莊偉雄提及,斯蘭集團原本就擁有鞋材最上游的化工原材料貿易主導權,基于產業的需求,他們組建了線下危化品物流體系,并且結合互聯網工具數據采集應用,專注于為產業提供鞋材采購貿易、運輸、金融領域的精準服務,業已成為制造業向服務業跨步發展的行業典范。通過三年的線上平臺運作,結合斯蘭集團線下資源,迅速完成了B2B鞋材直供商城的搭建。據統計,通過他們平臺采購的鞋材,平均價格較市場價格低約3-5%。平臺上線一年多以來,注冊用戶6600多家,覆蓋泉州本土70%的品牌制造企業與50%的中小型制造企業。
不斷尋找新突破 示范平臺爭領跑
雖然立足于不同角度切入泉州千億鞋產業,但是三個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平臺都把自己的服務范圍擴大至全國或國際領域,,并且根據客戶的需求一直在不斷升級擴展服務內涵。
不破不立,創新不止。對于訊網,他們未來考慮更多的是從純粹線上平臺數據交互往全息化產業互聯網平臺。客戶的需求不斷提升,對于降本增效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六合云作為原本就是第三方定位的鞋產業服務商而言,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立足泉州產業優勢,將數據產業化的文章做深做透。除了通過卡通授權及數據核心,內外兼修地為品牌鞋企提供新品之外,他們還將醞釀將兒童腳型數據落地服務到矯正培訓機構當中,為更多在“行”方面有缺陷的兒童提供有益的提前介入及治療,用數據采集數據反哺兒童腳型健康產業發展。“作為當前國內鮮有的兒童腳型數據平臺服務者,我們有責任為社會做點貢獻。”陳樹青說。
與此同時,作為制造業集團下的鞋產業供應鏈服務商,莊偉雄也在思考如何進一步豐富平臺的服務內容。“產業的發展不只涉及鞋材采購,未來還可進一步嘗試帶動鞋產業采購、生產、銷售甚至設計等方面的節點需求。”他說,眼下企業還是希望步子走得穩一些,近期依然會在精尖的鞋材領域里繼續深耕。
在提及平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時,業界提得最多的還是人才問題。“這是所有領域的共同痛點。”陳樹青說,因為各個平臺都屬于業界領先的先行者,缺少可借鑒的模式,在探索創新過程中自然會對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想外聘都是困難的,因此他們更多采取自己培養共同進步的方式協同發展。林文佳也提及,除了缺少產業資本促進平臺在線交易達成外,他們在技術型人才方面存在短板,平臺要優化,很多功能需要實現。業界人士認為,作為產業聚集地的泉州,在人才引進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期待未來通過互聯網工具,可以更大范圍地在全國甚至全球搜索相應人才為產業所用,但這依然是一個需要持續引導的過程。另外業界還認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也需要進一步加強,由此才能更好地確保產業的創新自覺性。“這方面建議最大限度地發揮相關協會的力量,營造自覺誠信的社會氛圍,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業界人士說。
本文摘自《泉州晚報》2018年11月26日報道
新聞鏈接:http://szb.qzwb.com/qzwb/html/2018-11/26/content_444277.htm